黃柏霖老師 講于2019年11月23日
臺孝廉講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們研討《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經文第四十三,“或持齋而戒殺”。請各位同學翻開課本二百二十三頁,第二段。
我們在還沒有講第二段經文之前,我們把上一集報告,在前面這一段經文里面,我們有探討“亦惟其有殺生之人,所以有食肉之人。二者相為勾引”,食肉之人跟殺生之人是互有因果關系的。殺豬的這些屠夫在殺豬前都會跟豬講一句話,豬啊,豬啊,你是人間一道美食,人家不吃我不殺,你要討債,向吃的人去要債。這個就是推卸責任。其實互有因果關系,就是共業。
所以我們上一回有討論到,“諺云,一日持齋,天下殺生無我分。若一日不持齋,則天下殺生有我分矣。”你一天吃素持齋,這個“齋”其實是什么?是八關齋戒的齋,是清凈心。所以持齋不等于吃素。吃素就是你不吃肉,不吃五辛。可是“持齋”這個“齋”,就是八關齋戒里面講的,用八條這個戒法讓我們過一天一日的出家人的生活。這以前我們都有報告過,八關齋戒。那“齋”就是清凈心,過一天一夜的清凈生活。所以“一日持齋”,天下殺生沒有我分,“若一日不持齋”,你天天吃肉,“天下殺生有我分”。
那我們上一回討論到印光大師的開示,總共有十一點,我們只講完了八點,我們今天再把這八點復習一下。
一,殺業最礙往生。殺生,造殺業,最容易障礙往生,為什么?因為帶業往生,凈土法門是帶前業不帶今業,是帶舊業不帶今業。
第二,念佛吃素往生西方,是世間第一功德事。你能念佛又吃素,凈業第一福里面的“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能往生西方是世間第一等功德的事情。
第三,念佛才能出苦。就是有些人不了解念佛的這個意義以及念佛的這個精神,所以認為念佛很辛苦,印光大師說,念佛才是出苦的方法、解脫的方法。
第四,肉邊菜,肉中吃菜。我們常常說吃肉邊菜,到底是肉邊菜還是鍋邊菜?我們上一回有討論很詳細,我們是引用《六祖壇經》六祖大師的“肉邊菜”。
第五,求生西方,必須吃素,必須戒殺放生。因為《楞嚴經》里面也有講,不斷除殺生,不戒殺,不放下這個淫欲,不戒淫,不戒殺、不戒淫,那么要求生西方,要往生凈土,猶如蒸沙作飯。所以求生西方必須要吃素,就是戒殺放生、戒殺護生。
第六,吃肉,即無慈悲心,這是對真實修行者說。對真正想要了生死、出三界、出離六道輪回的真實修行者,你不能吃肉,因為你吃肉就沒有慈悲心。
第七,對一般人來說,不吃素,亦可念佛。這是佛門的慈悲。前面那個是究竟,對真實想要修行的來說,不能吃肉,吃肉的話喪失慈悲心,跟菩提心不相應。我們知道,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那你既無慈悲心,怎么能夠真修實證呢?那對一般大眾來說,因為他斷不了肉,他沒辦法吃素,那你要跟他講,不吃素,亦可念佛。培養善根嘛,因緣成熟,他自然就斷葷食,就會戒殺,就會吃素,不吃肉了。
第八,吃肉,不能全斷,也要漸斷,要用漸進式的。所以剛開始,有些人是初一、十五,有些人是吃六齋日,有些人是吃十齋日。有些人是要透過受戒,五戒、菩薩戒,最后全部把這個肉食斷掉。有些人是因為病苦,得癌癥、得重病,為了求三寶加持,為了消除業障,經過善知識、佛友、法師的勸導,最后他自己發愿不吃肉,戒殺、斷肉。有些是因為病苦的關系,那有些是因為持戒的關系。但是善根深厚的,他遇到因緣成熟,他馬上就斷,全斷了。像我們的義工里面,十五歲就開始吃素了。那有一位小菩薩,我們電視臺的志工,涵嫣小菩薩,她五歲就吃素了,那就是她根本不用這種漸進式的,因緣到她就斷掉了,過去生她就是佛門中的人。
好,那剩下有三段我們再來做報告。
第九,印祖說,“世人不知物類皆由業力所致”。世間人不知道是佛陀說的“羊死為人,人死為羊”這個道理。世間人,“世人不知物類皆由業力所致,謂天生此種,原為養人”,就是他不知道六道互為輪回,佛陀在《楞嚴經》開示說,“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所以世間人這種邪見,他認為動物,這些牛、羊、雞、鴨、豬都是天生就是應該給人吃的,“原為養人”。他不知道物類是由業力所招感的,愚癡墮畜生,吃人家半斤,還人家八兩,一報還一報。
“若知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之一番深理,當有食之不能下咽者。”如果你知道說,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之甚深的妙理,那你就有面對這些美食會吃不下的情況。“居士固宜以身率物,當即永斷肉食。”印祖說,學佛的居士,你必須要以身作則。
有一次,我參加一位學佛團體的居士他的兒子在澳洲結婚典禮,那我去參加這個結婚典禮。那他們也都是學佛團體,只是不同的宗派。然后結婚典禮是在澳洲雪梨大橋,非常漂亮的港灣,那邊是一個觀光的一個景點,那個地方很多海產餐廳。我認識的佛友,他那個兒子的結婚大典就在這個雪梨大橋旁邊的港灣的海產大飯店舉行。那里面只有我一個人吃素,其他統統是吃葷的,包括攝影的師兄,也是臺灣的志工去支援的。那我就是吃素,因為那個海產餐廳也做不出來,我就只好吃面包,配果汁,這樣我就夠了。那他們就去又吃肉,那吃肉我就,我也很尷尬,因為坐在同一桌里面,都是學佛人,我吃素,吃面包,他們大魚大肉的啃。
因為他們全部都穿便服,不穿他們團體的志工服,那邊那個攝影的師兄是穿背心,是他們這個單位的、他們這個佛教團體的志工服。他攝影機攝完以后,他也跑來吃,那吃以后,他背心忘記脫。忘記脫以后,其中那個結婚典禮那個男方家長這個師姐就跟那個師兄說,誒,拜托一下,你要吃肉,也把背心脫掉好不好?我在旁邊實在是不曉得是要笑好還是要說好,我也非常的為難,難為情。為什么要受戒?佛陀就知道我們眾生的習性跟毛病,我們一定是攀緣五欲六塵的,我們沒有辦法在眼見色、耳聞聲,沒有辦法當家作主,心隨境轉,心隨美食轉,沒有辦法,財色名食睡。有辦法作主的叫大丈夫。所以佛的通號里面,十個通號里面有個叫調御丈夫。就是這里講的,“居士固宜以身率物,當即永斷肉食”。那你要怎么辦呢?那個習氣重的,你只好是什么?你就要去受五戒。
實在說,五戒以上就要戒肉食,要斷肉食了。那有些說,到菩薩戒再來不殺生,其實五戒就要了。五戒,你可以怎么講?你可以持少分戒。不能說,五戒一定要,五戒一定要全部都吃素。在戒法上的規定,它有滿分戒、多分戒、少分戒。那如果懺公傳戒,他一定跟你講說,你要持圓滿凈戒。就是五戒要持圓滿清凈的戒,叫圓滿凈戒。那如果你實在是因為工作、家庭,還有你的人際關系,或者說你個人的一些因緣,你沒有辦法全部吃凈素,那你可能就是必須在持戒的時候,得戒和尚在問你,能持否?如果說,不殺生,能持否?那你就不能夠發愿說你要持,那就是你是持少分戒。
所以居士,印光大師說,應該以身作則,“當即永斷肉食”。如果你實在是斷不了的話,菩薩戒是一個非常嚴格的戒法,你菩薩戒一受,三寶加持,一定斷掉。
就像我當時去受戒一樣,我去受菩薩戒。我受戒前最喜歡吃的肉食就鱸魚。我去跟我皈依師父,承天禪寺的知客師傳顗法師,他在臺北有一個道場叫慕欽講堂,就是因為仰慕廣欽老和尚,叫慕欽講堂,我護持他。那時候我還沒有遇到凈空老法師,我遇到凈空法師就是我的依止和尚。那時候我剛入佛門而已,那我還在警界,警界一定是離不開這個五欲六塵。我就去跟我師父報告說,我要去受戒。我師父還一個不相信的眼神看我說,你能持否嗎?你能持嗎?他說,你能持否?然后他說,來,我跟你講,他就叫我跟在后面,他進去跟佛菩薩報告,師父就說,如果你實在持不了,念到不殺生能持否,你就不要出聲音,知不知道?我說,我知道,我知道。結果沒有用,因緣到了,就是要斷就要斷,菩薩就是要接引你。
那我去受完,我們新北市海明寺,以前的臺灣中國佛教會的會長悟明長老,我們稱他叫百歲觀音老人,他都是弘揚《大悲懺》。我受戒的過程里面,我都跟各位報告過,我是香菇度我的。當時我本來是報名五戒,后來悟明長老要我改受菩薩戒,我是考慮三天以后才改受菩薩戒,只有我一個人改,因為菩薩戒七天,五戒是五天。
我受完戒以后回去,我師姐剛好煮了一鍋的鱸魚。我聞了一下以后,我就不喜歡那個味道了,我就跟我師姐說,從今天開始,家里的冰箱全部是素,肉不能放進來。我們全家人都配合,小孩都配合,當然我師姐她也跟著我吃素了,那小孩在家里全部都吃素,所以我們家冰箱是絕對不能有肉的。以前小時候,小孩子回來,他們那時候還沒有辦法吃全素,不方便,會帶那個麥當勞雞塊進來,被我發現了,拿去外面,布施出去。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學佛家庭要做一個典范,永斷肉食。
“即肉邊菜,亦不須效往昔大士之跡”,它的意思是說,即使縱使吃肉邊菜,也不一定說,要學古代大德那些菩薩他們的那種修持的功夫,也不用了,你只要不去碰肉就可以了。“以宏法之人,須識時機”,為什么?你要度眾生,要弘法,要接引眾生,有時候必須要開緣,戒法有開遮持犯,你要有辦法能夠觀機逗教。
“今之時非古之時”,現在的時代不一樣。那現在更嚴重了,如果是印光大師那個年代,那還在民國十幾年的時候,那時候整個生活環境非常單純,現在不行了,現在誘惑力太大了,現在的家庭或是年輕人,而且這些美食文化,大飯店、餐廳,還有現在講的食物外送,家里用電腦、用手機就可以點餐了,幾分鐘后,人家美食送到你家去了,誘惑力太大。所以說,“今之時”,現在這個時代,不是古代那個時代,“今之時非古之時”。
“如滴水成冰之日,斷不可以夏間之服食示人,以致誤人性命耳。”印光大師用“滴水成冰之日,斷不可以夏間之服食”,你不能說,在冬天的時候叫人家吃冰,冬天都已經夠冷了,那一滴水滴下去,馬上就結成冰塊,這時候你還吃冰,這是不可能啊,因為整個環境不一樣啊。冬天那么冷,怎么吃冰呢?吃了人會受不了。這個意思是說,“滴水成冰之日”就是說,在冬天的時候,非常嚴寒的時候,那時候你還吃冰嗎?你不能夠像夏天吃冰的那種方法,大口大口的吃冰塊。
所以這段意思就是說,那個地方幾乎沒有人吃素,那個地方肉食非常普遍,很難去推動素食,那你在那個地方,你就不方便了。那你怎么辦呢?你要先看時節因緣,看那當時的環境,要識時機,要審時度勢,了解因緣成熟了沒有,時機成熟了沒有,他們善根成熟了沒有,你再去弘揚吃素,在那個地方推展戒殺、吃素,它的意思是這樣。
好,我們看下面,一切眾生,是過去父母,這剛才我們有討論過。印祖說,“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殺而食之,何能下咽?若知此義,即喪身失命,亦不能吃一切肉矣。”你要知道,一切眾生都是你過去的父母,六道互為眷屬,都是未來諸佛。“殺而食之”,你把它殺掉,吃它了,你怎么吃得下去呢?你是吃未來佛。如果你懂這個道理,你縱使喪失身命,寧可餓死,都不能吃一切肉。“然佛之教人,循循善誘。上根則令其全斷,中下則令其漸減,而遂至于全斷耳。”諸佛菩薩度眾生,是循循善誘的。上根的,馬上讓他全部斷這個肉食,全斷肉食。中下根基的,就讓他漸漸的減少,到最后全部斷掉這個肉食。
第十一,食肉之人,雖不自殺,但亦難免殺業。吃肉的人,雖不是你親自殺這些物類,但是你也難免造成殺業。“凈業正因,以‘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為第一”。吃肉的人,雖然說不是我殺的,但是因為有吃肉的人才有殺生的人,你也是造成殺業,“難免殺業”。“以非殺無肉故”,只要不殺就沒有肉了,你要吃才要殺。“以錢雇人代殺故”,你有錢去買或者有錢請人家殺,就像你到餐廳去,看那些海鮮的物類,它還在水里面游。你說,老板,這個龍蝦把它抓起來,我要吃這個蝦肉。那它本來是活活的,它本來在水里面游,自由自在,那你請了他幫你殺、幫你煮,“以錢雇人代殺故”,你也難免殺業。
以上十一點是非常重要,是印光大師在《增廣文鈔·復袁聞純居士書》里面印祖的開示,還有《增廣文鈔·復高邵麟居士書一》,還有《文鈔三編·復丁福保居士書十二》。好,以上我們提供給各位參考。
我們看,今天要開始講二百二十三頁第二段,我們看經文:
“據經典所云。將來過六千年后。人壽十歲時。有刀兵災至。一切眾生。自相殺害。地所生草。利如鋒刃。觸之即死。過七日七夜。其患方除。佛言。從饑饉刀兵死者。皆入惡道。從疾疫死者。多生天上。何以故。以有疾病時。但相慰問。無有毒害屠殺。及相爭相奪之心故。”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刀兵災”,謂人壽減至十歲,我們人的壽命,從八萬四千歲,每隔一百年減一歲,一直往下減,減減減,減到剩下十歲,這個叫減劫。那么減到十歲的時候,那時候的人常常起斗爭,手執草木,就路邊的這個草木隨便抓起來都變成刀杖,都變成武器了,變成兵器了。“由此器仗,互相殘害”,路邊隨便的草抓起來就可以當兵器,可以殺人,互相殘害。“以是因緣,世間人民,刀兵死者,其數無量,是名刀兵災”。《三藏法數》說,因為這個由此器故,“由此器仗”,由于用這些兵器互相殘害,因為這樣因緣,“世間人民,刀兵死者,其數無量”,這個叫“刀兵災”。
再來,“饑饉”,饑饉災。就人壽八萬四千歲,“歷過百年,人若生時,壽減一歲”,每隔一百年減一歲,人壽減到剩下三十歲的時候,十歲的時候就是刀兵災,人壽減到三十歲的時候是饑饉災,那時候天不下雨,因為干旱的緣故,草菜不生,想要見水都找不到,何況飲食呢?因為這樣的因緣,“世間人民,饑饉死者,其數無量,是名饑饉災”。這個是在《三藏法數》里面講饑饉災的情形。
再來,“疾疫”,“疾疫”就是瘟疫災,就是疾疫災,也是瘟疫。人壽,我們剛剛講說,每隔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剩下二十歲,是瘟疫災,是疾疫災,“有大疾疫”,有大瘟疫,種種的各種疾病,“一切皆起”,都發生這些疾病。“以是因緣,世間人民,疾疫死者,其數無量,是名疾疫災”。因為這個因緣,世間人民因為瘟疫死亡的數量,其數無量,這個叫做疾疫災。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經典上說,將來經過六千年后,人的平均壽命十歲時,就有刀兵災禍來臨。一切眾生都互相殘殺,地上長的草都如利刃、利刀,一碰就死。過了七天七夜,禍患才停。佛告訴我們,在饑餓和刀兵災禍中死去的人,都會墮落到惡道里面去;在疾疫災禍中死去的人,大多會生到天上去。為什么?為什么呢?因為有疾病的時候,就會互相慰問,沒有毒害屠殺和互相爭奪的想法。那么剛才講到了這個刀兵災、饑饉災跟疾疫災,這叫小三災。我們來討論一下,為什么刀兵災是七天七夜。
水災、火災、風災,這是大三災,佛經上講的,小三災,刀兵劫是七天七夜,瘟疫是七個月又七天,饑餓災是七年七個月又七天。佛家用這個七字,其實意思很深,它不是一個數字,它代表圓滿,它不是真正的數字。世界上戰爭這么多,跟佛經上講的小三災都對不上,小三災里面講的七天七夜的戰爭,不容易理解。老和尚跟我們開示了,為什么經典上講七天七夜呢?老和尚他就去思維這個問題。
老和尚說他在年輕的時候,大概是老和尚四十九歲的時候,他當時是到日本去訪問。他當時是跟誰呢?他是跟善導寺的住持道安法師,到日本去訪問。我記得在老和尚的開示里面,老和尚有提到,他當時暫時充當道安法師的侍者。后來訪問有去參觀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的原子彈,廣島跟長崎這個地方,老和尚他們特別到廣島、長崎去看被美國原子彈炸過的地方,那邊因為有蓋博物館,展覽一些當時的戰爭照片,老和尚才明白,老和尚說,佛經上講的小三災是核武戰爭。核武戰爭,如果是七天七夜,那就不得了了,那真的很嚴重了。
日本被炸的時候,原子彈爆炸當時死了十幾萬人,原子彈投射下去,它會炸開,會有光,這個光,被照到的地方,大概半年之內都會死亡,老和尚說,那個半年內會死亡的就是瘟疫。所以我們講,瘟疫災是七個月又七天,差不多半年。老和尚說,那個核武的光,就是原子彈的光,照到的地方,差不多半年都會死亡,這就是經典上講的瘟疫。而被炸那個地方,確實到八九年以后地上才會長草,因為寸草不生,全部被毀掉了,土壤也發生變化,所以長不出食物出來,要八九年以后地上才會長草,那不就饑餓嗎?我們剛才講,饑餓災是七年七個月又七天。
那最原始的核武,剛發展出來是原子彈,現在是變核彈、氫彈,威力是廣島、長崎的千倍以上。從這個發展上來說,才明白佛經講的七天,七不是一定的數字,那時候原始的核武很小規模,老和尚說,確實在廣島、長崎,七八年才生出草木,跟佛經上一對照,真的。現在如果發生核武戰爭,那不得了,那個威力絕對超過日本廣島、長崎這個原子彈,可能被炸的地方不是七八年才生草,可能是七八十年才會生草,多十倍啊,你說人怎么活啊。
所以老和尚說,今天這個社會上的亂象,不能用武力來解決,武力是同歸于盡,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現在科學報告講,現在有金融危機,有糧食危機,有能源危機,老和尚說,還有水資源的危機。那么大家來爭奪,用戰爭手段,就錯了。你看現在中東發生,兵禍連年,中東到現在沒有和平過,以色列跟黎巴嫩、伊拉克、敘利亞,到現在還是災禍連年,為什么?能源戰爭啊,都是為了石油。老和尚說,把資源全部破壞掉了,那是愚癡到極處,那不是解決問題,那是讓問題更惡化。他說,這個事情,世間人要冷靜的思考,而且這個世界的國家多半都是民主國家,民主國家人民要覺悟。所以老和尚希望世人能夠覺悟,同時要把這個核武全部銷毀,要把這個發展核武的科技用在民生上,這是好事,來造福人群,而不是用在軍事上。
那么剛才提到大三災,水災、火災、風災,火災是燒到初禪天,水災是淹到二禪天,風災可以吹壞三禪天,那到四禪天就沒有災難了。所以四禪天叫福天。我們知道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層天,那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這樣就九天了,四禪以上就是九天,九天加前面這個初禪到三禪九天,剛好是十八天,所以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加起來是二十八天。
好,以上小三災,我們就補充到這里。
再下來看下面這一段:
“婆沙論云。若一日一夜持不殺戒。當于來世中。決不遇刀兵災。”
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婆沙論”,就是《大毗婆沙論》,它是由公元二世紀的時候犍陀羅國迦膩色迦王資助的,說一切有部五百羅漢廣釋《發智身論》的最高論書。還有說是佛陀馱娑論師作的《大毗婆沙論》。這是《婆沙論》的由來。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婆沙論》說,如果一天一夜持不殺戒,那么這個人在來世中,一定不會遇到刀兵災禍。
好,我們看“下附征事”,原文譯白九則。我們看第一個:
“怨親顛倒(法句喻經)”
“舍衛國有婆羅門。富而慳貪。每逢食時。堅閉其戶。一日烹雞作饌。夫婦同食。中間夾坐一小兒。數取雞肉。納小兒口中。佛知此人。夙福應度。乃化作沙門。現其人前。婆羅門見而怒曰。道人無恥。何為至此。沙門曰。卿自愚癡。殺父。娶母。供養怨家。如何反謂道人無恥。婆羅門問故。沙門曰。案上雞者。是卿前世之父。以慳貪故。常墮雞中。此小兒者。往作羅剎。宿生常被其害。以卿夙業未盡。又欲來相害耳。今此妻者。乃卿前世之母。以恩愛深固。還作汝妻。此種輪轉。愚人不知。惟有道人。了了皆見。佛于是即現威神。令識宿命。婆羅門懺悔受戒。佛為說法。得須陀洹道。”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婆羅門”,“婆羅門”是印度的四個種姓之一。我們知道印度有四個種姓,第一個是婆羅門,它是擔任祭司的工作,祭司有點像現在的這宗教祭典里面的那個主持的工作,所以婆羅門教,婆羅門在當時印度是算是比較高貴的;再來才是剎帝利,是統治階級;然后吠舍是士農工商;最后首陀羅是賤民。這是印度的四個種姓,到現在這個階級還劃分得非常清楚。那么婆羅門在華譯,翻成我們這個華語叫做外意、凈行、凈志、靜志,第一個凈是清凈,凈志,第二個是安靜,靜志等。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凈行的種姓。這是“婆羅門”。
再來,“饌”,“饌”是一般的食品、食物。
“數取雞肉”,“數”,“數”就是頻頻、屢次。
“納”,放進、收入。
“夙福”,“夙”就是前、早年。例如夙世,前生、前世。意思是說,過去生所修的福報成熟了。
再來,“化”,“乃化作沙門”。我們知道,我們有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有清凈法身佛、圓滿報身佛、百千億化身佛,我們這叫法、報、化,化身是佛的三身之一。又名應化身、變化身。為眾生變化種種形之佛身也。
那么化身分成兩種,有廣狹二門。廣義來說的化身,就是對二乘凡夫,謂對二乘凡夫示現之種種佛身,及六道異類之身,總為化身。像佛在這段經文里面,他要去度那個婆羅門,他是佛啊,但是他化成沙門、修道人。所以對二乘凡夫,二乘人跟凡夫,示現種種佛身,以及六道異類之身,總為化身。像《佛地論·七》曰:“變化身者,為欲利益安樂眾生,示現種種變化事故。”這是廣義的化身,他化為佛身或是化為六道異類的身。
那狹義,狹門之化身者,狹義來說,分上述的化身,就是應化身,為應身與化身兩種。現佛形相的叫做應身,示現佛的形相,這叫應身。示現其他異形的,像朱鏡宙老居士,他早期還沒有學佛,在重慶的時候,打麻將打到半夜才回家,在路上看到一個女生,半夜在走路,走一段路他還沒有發現,就是后來,因為燈光暗淡,走一段期間他才發現說,誒,怎么半夜還有女生在路上?一看,祂下面沒有兩只腿,他嚇得,從此以后他就開始接觸佛法了。他跟李炳南老居士說,那個女鬼應該是觀世音菩薩要來度化他呢,示現成鬼眾來驚嚇他,讓他覺悟。那這個就是化身了。應身一定是示現佛的形相,如果是示現異形則為化身。
像老法師的老師周邦道校長,當時在大陸。他的夫人周楊慧卿,我也介紹過她,她是臺中蓮社李炳南老師的學生,她都專門持大悲咒,非常靈驗。周邦道老師在大陸當官員的時候,他有配國家宿舍,在南京,這個宿舍叫蘭園。地藏菩薩為了去度化周楊慧卿,透過兩道門關,那門都鎖起來的,能過門關,地藏王菩薩現出家相,去跟這個周楊慧卿化緣燈油。那個就是地藏王菩薩化身,他化成比丘相。
所以應身一定是佛的形相,化身他是其他異形,各種不同的形狀。《大乘義章·十八》曰:“為化眾生,示現佛形,名為應身。示現種種六道之形,說為化身。”這樣我們就很清楚了,應身一定是佛菩薩,化身是六道的形相出來。
好,再看下面,“卿”,古代對人的敬稱,尊敬的稱呼。
“羅剎”,又具曰羅剎娑,羅叉婆。女曰羅叉私。惡鬼之總名也,譯為暴惡可畏等。那么“羅剎”本來是印度古代民族的一種名稱,到雅利安人,遂成為讓人家害怕厭惡的名詞。羅剎男祂身體是黑色的,黑壓壓的,紅色的頭發,綠色的眼睛,黑身朱發綠眼。羅剎女,是絕美的婦人。這個就是“羅剎”,我們叫做羅剎女、羅剎鬼的典故,是這樣來的。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怨親顛倒。(據《法句喻經》)。
舍衛國有一個婆羅門,雖然富裕,但吝嗇貪心,每當吃飯的時候,就緊閉門戶。有一天,殺雞作食,夫婦同吃,中間坐個小孩子,他們多次夾肉送進小孩子口中。佛知道這個人已經到該度的時候,就變成一位沙門,出現在婆羅門的面前。婆羅門看見后大怒說,無恥的道人,怎么走到我這里來呢?沙門說,你才愚癡啊,殺父娶母,供養冤家,怎么還說道人無恥呢?婆羅門問其中的原由,沙門說,桌子上擺的雞,是你前世的父親,因為吝嗇貪心的緣故,就常常墮落到雞里面去了。這個小孩,以前是一個羅剎,在前世中,你常被他殺害,因為前業未盡,所以現在又來投生,將來要殺害你。你的妻子,是你前世的母親,因為恩愛深厚,就來做你的妻子。這種輪回,俗人不知,只有道人能夠清清楚楚的看出來。佛于是現出威神之力,使他能看到自己的前世。婆羅門懺悔受戒,佛為他說法,獲得須陀洹果。
這個須陀洹果就是什么?我們補充一下。這個須陀洹果就是初果須陀洹,破見惑,人天往返七次就證阿羅漢果了。他是破見惑,身見、邊見,邊見是含斷見跟常見,還有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所以你看古代的人,那個正法一千年是什么?是解脫堅固、禪定堅固,他只要聽佛陀一開示,佛陀給他威神加持,讓他有這個宿命通,看到他自己的前世,佛陀為他說法,他馬上證初果須陀洹,這個根機很利了。所以正法一千年,解脫禪定堅固。那像法一千年,那時候就沒有辦法了,就不是解脫跟禪定了,是什么?多聞堅固,喜歡聽經。再來是塔廟堅固,喜歡蓋廟。那現在是末法一萬年的第三個五百年,斗諍堅固。
好,我們這一段“怨親顛倒”,這個佛化成道人,化成沙門,要來度這個婆羅門,說你桌上吃的雞是你父親,你的小孩是你前生的冤親債主,羅剎,你的妻子是你前世的母親,這叫做“怨親顛倒”。你這話講給世間人聽,不要說佛陀那個年代,你現在縱使講給別人聽,現在的人呢,他根本不相信。
所以我們今天就要來談三個公案,非常有名的,寒山拾得的故事。
公案一,寒山講了這首詩偈非常好,“六道輪回苦,孫子娶祖母。豬羊席上坐”,也有講牛羊席上坐,“六親鍋里煮”。
這個以前寒山、拾得,大家都知道他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化身。這個化身剛才有講六道異形,六道的各種形狀,他化成比丘,化身,寒山是文殊菩薩,拾得是普賢菩薩。
有一天,寒山大士來游化人間,看到村里面有在討媳婦的,大擺酒席幾百桌,鑼鼓吹吹打打,大家都很高興,寒山大士一看,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起來了。旁邊的人就說,你這個瘋子,今天是大喜之日,你為什么在這邊哭哭啼啼的呢?親戚朋友說要把他趕走。寒山大士就說啦,我不是瘋子啊,你們才是瘋子啊,你們才是瘋子啊。為什么?就是孫子娶祖母,豬羊為上座,六親鍋里煮。在場的人就說,我們很正常,你才是瘋瘋顛顛呢,怎么反過來說我們是瘋子呢?寒山大士馬上說了一首詩,就我剛才我念這首,“六道輪回苦,孫子娶祖母”,有說“豬羊席上坐”,“六親鍋里煮”。我們先來逐步的討論。
“六道輪回苦,孫子娶祖母”,你看到這個新郎跟新娘,事實上是孫子娶祖母做太太。為什么呢?他祖母轉世的。祖母要死去的時候,孫子還小,可是祖母很舍不得這個孫子,她很眷戀,她到臨終的時候,斷氣還在想著孫子,她怕沒有人照顧她這個孫子,這有情執,死后業力牽引,身不由己,又投胎到陽世,做隔壁村的女孩。那因為差幾歲而已,她死的時候,孫子才幾歲而已啊,所以差不了幾歲,長大以后,就成了她的孫媳婦啦,改頭換面,就變成什么?變成新娘。這叫做“孫子娶祖母”,那是六道輪回。“豬羊席上坐”,現在親戚朋友高高興興的,高朋滿座,過去被殺的牛羊到這一世轉生到世間來變成人,這變成為上座了,眾人來賀喜。這個就是“豬羊席上坐”,就是這些豬羊是前世被殺的。“六親鍋里煮”,是指現在要吃的肉,鍋里現在煮的肉,原來是六親眷屬死后轉世的動物。在座上的人全部都是過去被吃的豬牛羊,而今世轉變為人,互為親戚。
我們想想看,佛菩薩有天眼通,有宿命通,這些事情他們看得很清楚。一個小女孩啃著豬蹄,她不知道那是她母親轉世成豬,她在吃她母親的腳,今世被人宰殺做美食。那當時因為是在結婚,院子里面青年鼓手正在使勁的敲打這些皮鼓,這些皮鼓,不知道是他的父親輪回為驢,被人家殺后剝皮做鼓。這是普遍的事實,六道輪回就是這么殘酷無情,無始劫來,眾生在六道輪回中互相殘殺,互相還報,互相食啖,所以佛陀說,我們這個六道輪回里面,我們所燒的骨頭像須彌山那么高,真是苦不堪言。所以古人造這個字,你看這個肉字,里面兩個人,里邊連著外邊的人,眾生還吃眾生肉。
所以在六道輪回里面是很苦的,一個人如果生生世世不知道用功,不知道修行,就是在六道里面輪回,始終是天上、人間、地獄、餓鬼、畜生輪流不停,像車輪一樣。那么這是第一個寒山、拾得的故事。
第二個,寒山、拾得與豐干三位圣僧的故事。因為都跟寒山、拾得有關。寒山、拾得跟豐干三位圣僧,他們是在國清寺,這個故事是很有名,老和尚也講過。
唐朝的時候,臺州,浙江臺州,臺州有一位刺史,刺史是古代的官,位階比縣令、知府稍微高一點,這位刺史的名字叫做閭丘胤。這閭丘胤剛到臺州要上任的時候,在半路上突然間頭痛起來了,頭非常的痛。那么當時正好遇上豐干和尚從天臺山外出云游經過,豐干和尚看了閭刺史以后,就拿一杯水以后噴在閭丘胤的臉上,閭刺史馬上立竿見影的頭就不疼了。閭丘胤隨即問道,就說,和尚,上下怎么稱呼啊?他說,天臺山有什么高僧圣賢嗎?豐干回答說,當然有啊,可是世人都不認識他們,真正認識的,又無緣見到他們。你如果想見到他們,千萬不要以貌取人。寒山是文殊化身,隱跡天臺;拾得是普賢菩薩化身,看起來像乞丐。兩位都不是凡人。
閭丘胤聽完以后,隨即就到天臺訪問賢者。這國清寺我有去,我剛上次到浙江去講經,我有到國清寺去,頂禮智者大師,就參訪國清寺。那么閭丘胤就到佛寺里面去了。閭丘胤聽到以后,他就馬上離開,就要到天臺山去訪問這個賢者,倉促間都忘了問眼前這位高僧的名字,他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豐干和尚。
閭丘胤就到寺里面去,首先是拜訪住持和尚,那知客當然是跟他講說,住持和尚不在啊。就是路上碰到那位,他不知道。那閭刺史就說,我要見寒山、拾得。僧人就領他來到這個大寮,他看到這兩位,看到寒山、拾得,就馬上下跪頂禮了。那這個寒山、拾得就不接受他頂禮,就跑了。他說,和尚跟我講說,你們是文殊普賢來示現的。他跟他們頂禮。就要行一個禮的時候,后來寒山、拾得就馬上要離開,然后大聲喝道說,豐干饒舌,彌陀不拜,拜我做啥?他說,這個豐干和尚多嘴,他是阿彌陀佛化身再來,你不拜他,你來拜我干什么?這說完以后,兩人就隱入這個巖洞里面去,那巖石就關起來,就不見了。
后來他就想起來說,誒,豐干饒舌,彌陀不拜,他回頭,馬上跑到這個國清寺,要去頂禮豐干和尚,拜阿彌陀佛,結果豐干和尚當場坐化,他也坐化了。為什么?因為只要菩薩示現,只要佛菩薩再來的,身分一暴露,就馬上一定要圓寂,不能再留在人間。
這個故事里面有三點隱意在里面。
第一,解脫大菩薩他不會來投胎轉世的,因為他的神通證量,他可以時時處處示現,剛才我們講化身,應身是作佛,化身可以變成六道的形相,他不一定要投入凡人的胎,凡胎,要經過二十年,再來說法解救眾生,他會應佛所囑,在法運未盡,正法將滅時,以化身來弘揚佛法,接續正法。這是第一種。
第二種,現在很多說,他的師父、上師是某個佛,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再來的,什么大菩薩投胎轉世的,其實這個都是,坦白說,都是欺騙世人啊,為了名聞利養,妄稱圣人,死后都直墮阿鼻地獄。
第三,陰有遺付,跡顯則逝。這是古德的教誨,我們要記起來。陰有遺付,跡顯則逝,什么意思呢?真正菩薩會不會來?怎么來?他們會來,因緣到了,他們就來。他們怎么來的呢?來無影因有因,去無蹤因緣盡。也就是說,他來的時候,人們不知道他是怎么從哪里來的。等到他事情辦完以后,因緣盡了,他不會跟大家說再見,他就走了。這個叫做陰有遺付,這是佛的囑咐,他來示現教化,教化完畢以后,他這個身分一顯露以后,他就馬上圓寂了,跡顯則逝。
我們來看公案三,佛菩薩應世,游戲人間,留下一些令人驚嘆且警醒的法語。
我們來看寒山、拾得所留下來的法語。拾得和尚跟豐干禪師還有寒山大士,他們都是唐朝人。拾得和尚是豐干禪師撿回來的,那時候大家都叫他做拾得,為什么?因為是撿來的嘛,拾得。據說豐干禪師有一次在松林間經行,在游松林經道,在經行,漫步在天臺縣赤城山山道旁,聽到一個小孩子的哭泣聲,他就尋聲去找了,原來是一個大概十歲左右,相貌奇偉的男孩。禪師就問附近放牛牧牛的人,知不知道這個是誰家的小孩呢?結果沒有一個人知道。問這個小孩自己,小孩子回答說,我沒有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姓什么。于是禪師就把這個幼童帶回國清寺了,交給典座師等家人來認領。過了很久,還是不見有人來認領。禪師就命手下的知庫,知庫僧靈熠禪師來照顧他。雖然只有十歲,但是很能講話。
拾得慢慢長大以后,典座師就讓他管理食堂跟香燈。有一天,看到拾得禪師他跑上大座,跑到方丈和尚坐那個大座,然后與佛像對盤而坐,他就坐在佛的對面;然后又沖著那個憍陳如尊者的泥塑像,大言不慚的譏笑說,小果聲聞,而且還舉著筷子開懷大笑,旁若無人。上座師于是把他佛堂的職務罷黜了,就免除了,讓他到廚房擔任洗碗盤的這個雜務事。他每次把大寮里面吃剩的剩菜,他就裝到一個竹筒里面去,裝起來,等寒山來,就讓他背回去。寒山就是文殊菩薩示現的,拾得是普賢菩薩。他有時會自言自語的說,我有一顆明珠,埋在暗中,可是沒有人能夠識別。大家都笑他是個癡呆的僧眾。
那有一天,廚房的食物每天都有烏鴉來偷吃,搞得狼藉不堪,拾得就拿來一枝棍子跑到伽藍殿去,打了護法神。這個拾得可以做,你不能做,拾得是菩薩,是普賢菩薩,你不能做。他就拿了一枝棍子,到伽藍殿打了護法神。因為大陸的那個伽藍殿,佛像都很大,如果你到國內大佛寺去看,他們那個佛像都很大。他就去打那個護法神了,打了二三下,責備他們說,你接受出家人的供養,守護佛寺清凈道場,卻不管寺里面的事情,讓食物被烏鴉吃得一塌糊涂,如何當得起伽藍職司呢?這天夜里,全寺的僧眾全部夢到伽藍菩薩向他們訴苦說,拾得打他們。
第二天,僧眾到堂上,大家講出來,都同一個怪夢,每一個人都一樣,連這個靈熠法師也不例外。好,剛才我們講說,從小照顧他那個靈熠法師,他也不例外,他也夢到了。那大家就議論紛紛了。那靈熠法師上殿就供養伽藍,果然看到護法神身上有那個杖痕的所損,就跟大家報告了。大家才明白說,拾得不是凡常的人。有好事的人,就多事的人,把拾得希有道行就報告到縣府去,縣府就下令尊稱拾得為賢士,認定他是菩薩化身。
那拾得也常在寺莊放牛,吟嘯歌詠,作一些詩詞,悠游自得。有一天,佛寺正在做布薩。布薩是什么呢?就六齋日的時候要持誦戒律,而增長善法,謂之布薩,就我們講初一、十五要誦戒。那眾僧就正在說戒,法事進行得很熱鬧了,不料這個時候,拾得把牛趕到堂前,站在門口,拍手大笑說,哈,那輪回生死前程悠悠的眾生,正在這里聚頭呢。他在笑這些出家人,因為大家都沒有出離六道輪回,又來投胎轉世了,沒有去西方,也沒有開悟。主持戒律的首座和尚聽到以后,很不高興了,就怒斥他說,你怎么這樣瘋狂呢?竟敢在這里喧嘩,破壞說戒。這菩薩游戲人間,我們是怎么都不能學,我們還是要至誠恭敬。
但是拾得就笑著說了,“無瞋即是戒,心凈即出家,我性與你合,一切法無差。”“無瞋即是戒”,六祖大師不是講了,“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亂自性定,心地無癡自性慧”,那自性戒定慧,所以他說,“無瞋即是戒”。“心凈即出家”,他出什么?他出這個世俗的家了,這個心一旦清凈了,就出離六道的家了,就出離煩惱的家了,你心凈了,就出離五蘊的家了,五蘊煩惱的家,那不就出家了嗎?“我性與你合”,我的佛性跟你佛性是平等無二的,“一切法無差”。
那首座和尚出門打發拾得趕牛出去。這個時候,拾得牽了這頭牛就對它們告誡說,“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生,你今招此咎,怨恨于何人?佛力雖然大,你卻辜佛恩。”
那么全寺的僧眾這時候很驚訝,就報告州縣的縣官知道,縣官頒文給拾得禪師,拾得卻不愿意應召赴命。縣府縣官要頒文給他,他不愿意去。那寺眾都稱嘆菩薩來到人間,而且都能夠反省。所以他剛才這些神通示現,是要讓這些僧眾能夠轉迷為悟,轉凡成圣,希望他們能夠斷惡修善,改往修來。
同時也有后人幫他當時記載他們的開示語錄,寫在佛堂墻壁上,供一般善信看,以資警惕。內容如下:
“東洋海水清,水清復見底。靈源涌法泉,斫水無刀痕。
我見頑囂士,燈心柱須彌。寸樵煮大海,甲抹大地石。
蒸砂豈成飯,磨磚將作鏡。說食終不飽,直須著力行。
不見日光明,照耀于天下。太清廓落洞,明月可然貴。
余本住無方,盤泊無為理。時涉涅槃山,徐步香林里。
左手握驪珠,右手執摩尼。莫耶未足刃,智劍斬六賊。
般若酒清冷,飲啄澄神思。余閑來天臺,尋人人不至。
寒山同為侶,松風水月間。何事最幽邃,唯有遁居人。
悠悠三界主,古佛路棲棲。無人行至此,今跡誰不蹋。
旋機滯凡累,可張生死輪。輪之未曾息,嗟彼六趣中。
茫茫諸迷子,人懷天真佛。大寶心珠秘,迷盲沉沉流,
泊沒何時出。”
這個境界太深了,坦白說,我沒有開悟,我也解釋不來,但是我就我所知道的,我盡力而為,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領悟。
“東洋海水清”,“東”就代表主人,西方代表圓滿。我們自性本自清凈,本自具足,就像大海這么清澈一樣,我們清凈湛然,這叫“東洋海水清”。“水清復見底”,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一空一切空,這個水清澈到可以看到底部,就表我們的自性,它是體用不二的,從體起用,攝用歸體,這叫做“水清復見底”。
“靈源涌法泉,斫水無刀痕”,我們這個自性,能夠生出一切萬法,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叫“靈源涌法泉”。我們一旦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般若無知,無所不知,這叫“靈源涌法泉,斫水無刀痕”。
“我見頑囂士,燈心柱須彌”,寒山、拾得他們憫念我們這些眾生,我們就是冥頑難化的這些世間人。我們這一念心,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寸樵煮大海”,一小根的木材怎么能夠煮大海呢?。這什么意思呢?我們這一念心性,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大小不二的。
“甲抹大地石,蒸砂豈成飯”,你要把這些石頭都把它磨平,“甲抹大地石”,要蒸沙作飯,這沙怎么作飯呢?“蒸砂豈成飯”呢?“磨磚將作鏡”,你磨磚要干什么呢?就像達摩祖師當時,他們那個少林寺里面的師父在禪坐,說,我們都不能講話,那誰先講話誰就等于就是沒有禪定功夫。結果,因為他們想要禪坐成佛嘛,那么達摩祖師就在外面,在禪堂外就磨磚了。那禪師有個先開口說,誒,你磨磚干什么?我磨磚成鏡啊。那一個人就先破功了。啊,那個那個,你先講了。然后那個說,磨磚怎么能成鏡呢?那你禪坐也不能成佛啊。成佛不在坐,是在悟。“磨磚將作鏡”。
“說食終不飽”,你光說不練,你只會讀,做不到啊,滿口經論,沒有一條做得到,“說食終不飽”,那不是你的東西,那是數佛陀的財寶,你天天所讀的都是佛陀的經論,你根本都不能夠用在日常生活里面,“說食終不飽”。“直須著力行”,你必須要去老實、真干、聽話,落實,“直須著力行”。
“不見日光明,照耀于天下”,我們這個心性的光明是超越日月的,無量光、無量壽,它是靈光獨耀,迥脫根塵,照耀于天下。“太清廓落洞,明月可然貴”,就在我們這一念心性的寶藏里面,它像一顆明月一樣,它是非常珍貴的。
“余本住無方,盤泊無為理”,寒山、拾得是來自華藏世界的菩薩,“余本住無方”,我本來是在常寂光凈土,我本住,我哪里有一個地方呢?我本住無方,我住在一真法界。“盤泊無為理”,我安住無為理。“時涉涅槃山”,我常常到涅槃山去,“涅槃山”是什么?我們的自性。“時涉”,“涉”就是爬,爬那個山,“時涉涅槃山”。我動靜一如,我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漫步在香林里,在五分法身香的這個香林里面,“徐步”就是漫步,漫步經行,“徐步香林里”。
我“左手握驪珠,右手執摩尼”,我左手拿個寶珠,我右手拿個摩尼,摩尼寶珠就是,就像世間最珍貴的夜明珠一樣,我“左手握驪珠,右手執摩尼”。“莫耶未足刃”,莫耶劍是人間最亮的劍,最寶貴的這個天下第一劍,“莫耶未足刃”。“智劍斬六賊”,我這個智慧寶劍可以斬斷六根的煩惱賊,六根對六塵的煩惱賊。
“般若酒清冷”,我飲般若酒,他不是說叫你喝酒啦,我飲“般若酒”,“般若酒清冷”。“飲啄澄神思”,我這個般若法水讓我見思惑破掉,塵沙惑破掉,根本無明破掉,一切無明破盡了,二死永亡,分段生死、變易生死永亡,“飲啄澄神思”。
“余閑來天臺,尋人人不至”,我來天臺山找,有沒有佛陀的傳人,能夠承擔如來家業,能夠直下承擔,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如來傳人,我找了半天,找不到一個,“尋人人不至”,我找的人沒有來,“尋人人不至”。“寒山同為侶”,這是拾得講的嘛,我只好找寒山做道侶。
“松風水月間,何事最幽邃”,因為天臺山風景非常秀麗,“松風水月”代表在清凈國土里面,他們兩位,寒山、拾得,他們是看起來在大寮做事,事實上他們在極樂世界,在常寂光凈土,在松風水月間,那是非常的清幽的地方。“何事最幽邃”,什么地方是,就像你去深山里面,去找到一個別人都沒有發現的那一種清凈的圣地一樣,清凈的這個圣境一樣,“何事最幽邃”。“唯有遁居人”,能夠離一切虛妄相的人,就像世間的,在六塵里面隱居一樣,明明是在這個火焰里面的煩惱宅里面,他卻是火焰化紅蓮,他在這里面,在這個娑婆世界里面,他是一個隱居的人,這個“遁”就是遠離,離一切虛妄之相的人,“唯有遁居人”,就是即相離相的人。
“悠悠三界主”,哎呀,你們這些三界六道的眾生啊,“悠悠三界主”,你們這些三界六道輪回眾生啊。“古佛路棲棲”,往佛國的路非常的孤獨啊,阿彌陀佛在那邊等了半天,沒有半個人去跟他報到啊,“古佛路棲棲”。就是樹,風在吹,那路就是非常凄涼,都沒有半個人要去極樂世界,“古佛路棲棲”。易往而無人,這個凈土法門就易往而無人,就容易去,沒有半個人要去,叫“古佛路棲棲”。“無人行至此”,沒有半個人來,“無人行至此”,沒有人到佛國,“無人行至此”。
“今跡誰不蹋,旋機滯凡累”。我們今天在這邊示現,“今跡誰不蹋”是說,我們在塵中不染塵,菩薩游戲人間。“旋機滯凡累”,那么眾生呢?你在六道里面輪回,“滯凡累”就是在六道里面,它是一個牽絆,是一個累贅。“可張生死輪”,這個生死輪里面輪轉不息,“輪之未曾息”,永遠都沒有停止。
“嗟彼六趣中”,“嗟彼”就是他嘆息,這些在六道輪回里面的眾生啊。“茫茫諸迷子”,這些都是佛子,迷惑走失的佛子,在這個茫茫的六道大海里面,這些迷失的這些佛子啊,“茫茫諸迷子”。“人懷天真佛”,你們本來就是佛,你們這個五蘊四大色身里面住了一位天真如來佛,“人懷天真佛”。“大寶心珠秘”,你們身上有一顆摩尼寶珠含藏著,你們不知道,如來智慧德能,“大寶心珠秘”。“迷盲沉沉流”,你們還是不知道,迷惑顛倒了,在六道里面沉沉了,六道沉淪啊,六道流轉。“泊沒何時出”,你們要停留到什么時候才會出離啊?
這是拾得悲憫眾生,他的境界非常的高,我能解釋只有到這里而已,提供給各位參考。
后來呢,因為拾得后來,閭丘胤刺史不是要去找他嗎,要把他頂禮嗎,他們兩位,寒山、拾得就走,手攜著手就走出,離開寺里面就不見了。后來有人說是他們在一個巖洞里面。那后來國清寺有一位寺僧登南峰采薪,采木柴,采薪柴,無意中遇到一位僧人,好像印度來的打扮、裝扮,拿個錫杖進入巖洞里面以后,挑著這個銷子骨出來對他說,你可知道,我取得拾得的舍利了。國清寺的寺僧就返回國清寺告訴大眾,大眾才曉得說,他們所敬重的拾得賢士在巖洞里面示寂,圓寂了,將之號為拾得巖。這個拾得巖在國清寺的東南方,大概距離二里左右的一片山上。可是我上次去國清寺,我沒有去拾得巖,下一次有機會去,我再去找看看。
好,跟大家分享到這里。
好,我們看下面的“按”語:
“都提之父。作狗于其子之家。盜取盤中食。(詳中阿含經)旃檀之父。乞丐至于子之門。被閽人毆折一臂。(詳經律異相)世間極駭異之事。正世間極平常之事。所以一切有命之物。概不可殺。”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都提”,人名。即是鸚鵡摩納都提子的省稱。這是在佛典故事里,《阿含經》的故事里面的一個人名。
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果,在定中二十一天講《華嚴經》,二乘以下如聾如啞,那佛陀就要入大般涅槃,結果大梵天王請佛住世,后來佛陀就到鹿野苑為五比丘說阿含。這《阿含經》,阿含時講了十二年,就是先把基本心性的修行,這個法傳授給弟子,明白善惡因果,讓弟子了解,先從十二因緣四圣諦修行,先打下人天的基礎,然后再能夠契入解脫涅槃之路,再進入諸佛的境界。那么阿含時一共有四阿含,叫《長阿含》四分四誦,《中阿含》四分五誦,《雜阿含》四分十誦,《增一阿含》四分八誦,合三十經。這是四阿含的由來,就《長阿含》《中阿含》《雜阿含》《增一阿含》,這是一部《阿含經》,是最基礎的一部,這部經其實是很重要的。
那么再來,“旃檀”,“旃檀”是人名。
“閽人”,“閽人”就是守門的人。
我們看這一段按語的白話解:
都提的父親,在他的兒子家作狗,偷吃盤中的食物。旃檀的父親,在兒子家門口作乞丐,被守門人打斷了一條手臂。世上最驚駭的事情,正是世上最平常的事情。所以一切有生命的物類都不能殺害。
好,我們再看下面二百二十五頁的:
“餓狗示報(冥祥記)”
“劉宋沙門竺慧。新野人。住江陵四層寺。永初二年卒。弟子為設七日齋供。圓滿之夕。有僧道賢。見慧在房前。衣服不異平時。謂賢曰。君猶不能斷食肉乎。吾正坐食肉。生于餓狗地獄。道賢懼。未及答。慧復言。君若不信。試看我背后。乃回背示賢。見三黃狗。形半似驢。眼光如炬。有嚙慧之狀。賢驚呼。其形遂滅。”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劉宋”,“劉宋”是一個朝代名。南北朝,南朝宋由劉裕開國,故稱為“劉宋”,跟趙匡胤所建的宋朝,后面的宋朝,唐宋后面的宋朝,是不一樣的。這個“劉宋”是南北朝,趙匡胤是宋朝。
那么我在這邊再補充一下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有一段時期,在公元四二○年由劉裕篡東晉建立宋朝開始,到五八九年隋滅陳為止。所以劉宋呢,它是上承東晉跟西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這個中間是南北朝。因為南北長時間對立,所以稱為南北朝。南朝,公元四二○年到五八九年,包含宋齊梁陳等四朝,就是包括梁武帝在這個時候,梁武帝是南朝,這里邊的梁就是梁武帝。北朝在北方,三八六年到五八一年,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五朝。這里面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都是滅佛的兩位皇帝,都在南北朝里面的,可見南北朝那個時候因為動亂,相對的,其實也是佛法非常,對佛法非常危害的一個年代。
好,“永初”,“永初”是南朝宋武帝的年號。剛才我們講,南朝里面有宋、齊、梁、陳。
再來,“坐”就是定罪。
“嚙”就是啃跟咬。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
(據《冥祥記》)。劉宋沙門竺慧是新野人,住在江陵四層寺。永初二年死亡,弟子為他設七天齋供。圓滿的那天晚上,有一位僧人,名叫道賢,看見竺慧在房前,衣服和平時一樣,對道賢說,你還不能斷肉嗎?我正因為吃肉,就墮落到餓狗地獄。道賢很恐懼,沒有來得及回答,竺慧又說,你如果不信,請看看我的背后。于是就轉身給道賢看。道賢法師看見三條黃狗,一半形狀像驢子,眼光如火炬,正做出要咬竺慧的樣子。道賢法師大驚失色,影像就不見了。
再來看下面的“按”語:
“在俗之人。尚當堅持齋戒。況號為衲子。而猶如是乎。其得現形以垂炯戒者。未始非七日齋供之力也。”
我們看這段的名相注釋:
“衲子”,“衲子”就是出家人,又云衲僧,禪僧的別稱。禪僧多穿了一件衲衣而游四方,故名衲僧。但衲衣為頭陀比丘之法衣,不限于禪僧。我們說百衲衣。
“炯戒”,明顯的鑒戒或警戒。
“未始”,就未嘗。猶未必。是加在否定詞前面,構成雙重否定。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俗家人尚且要堅持吃齋,何況號為人天之師的出家人呢?竺慧法師能夠現形告誡別人,難道不正是七天齋供的功德力量嗎?
好,我們剛才講說,這個難道不正是七天齋供的功德力嗎?齋供,我們來解釋一下“齋戒”。好,這里面有提到“齋戒”,我們說八關齋戒。齋戒其實不是只有佛教的名詞,它是一種宗教的一種修行方式,包括佛教里面有,回教里面也有,你看我們說,回教他們有齋月,齋月就是一個月,還有道教也有。它的方式都是,一般是對飲食或是淫欲生活的限制,也是為了禮儀,或是一種宗教信仰、苦修,還有其他的宗教目的,都是為了道德上的目的而禁絕飲食。禁絕飲食可以是完全的,但是有些是部分的,有些是長期的,有些是短期的。這叫齋戒的意思。像八關齋戒就是一天一夜,那就是短期的,一天一夜,那像回教的齋月,那就比較長,一個月。
那么齋戒其實分成三種,一種祭祀前的齋戒,那另外一種就是還愿的齋戒,第三種是宗教戒律的齋戒,我們大致提一下。
祭祀前的齋戒。譬如說要祭天、要祭孔、要祭祖或是要祭拜神明的前數天,一般都是前三天,停止食用葷食,就包括蒜、韭、韭菜還有蔥等香辛烹煮的菜肴,這有時候不一定是素食,但是要停止飲酒,停止房事。這個是祭祀前的齋戒。
那再來是還愿的齋戒。還愿的齋戒,是在向神祇許愿,那應驗后,對神祇、廟宇或者是這個,就佛菩薩,他以齋戒的方式來還愿。分為兩種,一個是大齋,一個是小齋,小齋是素食,不食葷,不吃葷,大齋是連酒色并戒。這個是還愿的齋戒。
第三種是宗教戒律上的齋戒。在漢傳佛教的齋戒為長期齋戒,譬如說,我們在《梵網菩薩戒》里面就有這樣規定,一月份、五月份、九月份,這是長齋月,就是整個月都是齋戒,都是要持過中不食,就是一年里面有三個月是長齋月,這就是齋戒為長期齋戒。主要是不殺生、不淫欲、不偷盜、不妄語、不飲酒、不沽酒,當然因為這個戒條不一樣,但一般都是不殺生、不吃肉、不吃葷、不飲酒、不淫欲等相關事務。那么這個藏傳佛教里面,它還是保持可以吃三凈肉的習慣。
那道教的齋戒是包括禁酒跟禁食五葷,就包括五種蔬菜,就是禁食五葷。禁酒是為了防止這個亂性,禁止茹葷則是因為吃葷以后,食后嘴中會發出異味,會不敬。那另外五辛是容易動肝火,那熟食,增長性欲的作用,所以道教也有齋戒。
好,我們最后剩下一點時間,我們來報告一下老法師的開示。因為我們這一段的經文是“或持齋而戒殺”,那我們就聆聽凈空老法師開示,吃素有益健康。
第一點,在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國佛教吃素。中國的素食運動是梁武帝提倡的。梁武帝他讀《楞伽經》,《楞伽經》里面講,“菩薩大慈大悲,不忍食一切眾生肉”,他讀了以后受感動,從此以后就不再吃眾生肉了。梁武帝是我們佛門大護法,又是帝王之尊,他這一提倡,我們佛門里面就響應了,素食運動就是這樣來的。
第二,現在很多人把吃素說成吃齋,這是錯誤的;把素菜叫做齋菜,這也不對。在佛門里面講,過中不食叫齋。就過午不食。中是日中,太陽正中,過了正中以后就不能再吃了,這叫持齋的意思。這剛才我們已經有解釋過,所以持齋是,真正的意思是在這里,不是光吃素。
第三,李老師在臺中蓮社講經說法四十年,他老人家勸人學佛,不勸人吃素,為什么?他說這個世間人貪吃,講求色香味,你勸他吃素,他下次不來了。世味他貪愛,佛的法味,他還沒有嘗到,所以不勸他吃素,到什么時候他嘗到法味,世味自然就會丟掉。有的人是想學佛,不想吃素,勸他吃三凈肉,不要殺生,這個他可以接受,這是接引眾生的方便。佛給我們制定吃三凈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這叫三凈肉,各位要曉得,這是佛真正的慈悲,不得已所開的方便門。
第四,大乘佛法,實在講是贊嘆素食、提倡素食。不是說吃素就有功德,不是這個意思,而是不殺生才是功德,吃素是間接的不殺生。老和尚說,他接觸佛法之后,明了素食是衛生、衛性、衛心。吃素食可以保護自己的慈悲心,保護自己的清凈心,老和尚明白這個道理以后,從二十六歲開始學佛就吃素了。
第五,老和尚吃素,他也勸人吃素,他跟李老師不一樣,他也勸人吃素,什么原因?他說,現在這個豬、牛、雞、鴨都不是正常生長的,都在籠中被關,都是生下來就坐牢了,到最后被判死刑,這些動物心情不好,它的肉就有毒素,人吃了以后就生了奇奇怪怪的病。現在的肉不能吃,因為這些豬、牛、雞、鴨都是終身被監禁,精神郁悶,它有病,現在飼料都是化學的,都是嚴重的污染。這是生理污染跟環境污染,影響到我們的精神污染、心理污染。所以為什么這個世界上,精神病患一天比一天多。
第六,今天就算是我們吃植物的,也是疾病的來源,為什么?因為都用太多的化學人工,再加上農藥。吃素的人已經三餐都服毒了,肉食就不必說了,所以這個社會上,奇奇怪怪的病越來越多。
第七,飲食越簡單越好,但是要講求衛生,攝取營養,這樣就夠了。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心想生,最要緊是自己的信念,你的心要清凈,營養就足夠。我們素食,身體比什么人都健康,什么道理?心清凈。所以心清凈的比吃素食重要。世間人常吃補品,越吃毛病越多,他不曉得最好的營養品是心地清凈,法喜充滿。
第八,我們學佛人要遠離貪瞋癡慢,遠離一切不善,心地清凈,飲食簡單,天天法喜充滿,心情愉快,這是不老、不病的秘訣。
第九,老和尚說,他以前在澳洲,因為有永久居留,澳洲政府規定要檢查身體。老和尚去抽血檢查的時候,那個印度的老醫生說老和尚的血液是三十歲的人,老和尚的體能大概是五十歲的人,就證明素食決定有益健康。現在外國人吃素很多,但他不是學佛,他是為了身體健康,減少疾病。所以素食決定是有益于健康,現在很多醫生都證明了。
第十,世間人貪圖口福,幾個人肯吃素啊?他說我們很苦,批評我們素食的沒有營養,素食妨礙健康,說我們很可憐。他自以為很有智慧,自以為過得很幸福,這個見解完全顛倒,他造的因不善,哪里會有好果報呢?
十一,吃素戒殺是無畏布施,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的果報。老和尚他吃素吃了,這里這是以前在澳洲講的,所以不止五十多年了,老和尚應該是二十六歲開始學佛,現在九十三歲,吃素已經六十七年了,老和尚今天這個身體,可以證明給大家看,素食簡單,有足夠的養分。說素食不健康是錯誤的觀念,這個大家要知道。
好,今天我們就講到這里。感恩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講得不妥之處,敬請同修大德批評指教。阿彌陀佛。
不是最終審閱定稿版,最終以孝廉講堂公布為準,此版本為學習版,只用于學習參考!
看網友對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82集)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