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問,今欲決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功行,何等發心,得生彼國。又世俗之人,皆有妻子,未知不斷淫欲,得生彼國否。?答,欲決定生西方者,持名之外,當具二種念力,必得往生。一者當生厭離濁世之念,二者當生欣慕樂邦之念。又當發菩提心,隨力作善以回向之,未有不往生者。至于妻子之緣,在俗亦所不礙,茍能使之共沾法味,斷不因之而反種孽根。
【譯白】問:“我今發心決定求生西方,不知需作何種功行,如何發心,才能得生彼國。又世俗之人,皆有妻子,不知未斷淫欲,能否得生彼國?”?答:“發愿決定往生西方者,除持名念佛之外,當具有二種念力,必得往生。第一,當生起厭離此五濁惡世之念,第二,當生起欣求渴慕極樂凈土之念。又當發菩提心,隨分隨力作善以回向西方,沒有不往生的。至于妻子之緣,在家人亦所不礙,但要勉力使其能共得佛法利益,斷不可因其而反造惡業。”
【原文】所謂厭離濁世者,濁惡世中,動生荊棘。世人只為衣食二字,困苦一生。為名利兩途,奔波一世。手忙腳亂,甘為妻子做家奴。晝思夜夢,總為色身尋煩惱。自想七尺形軀,外面只因一片皮包,所以妄自尊大。若將天眼一觀,中間不過滿腹屎溺,及膿血惡露而已。所以涅槃經云,如是身城,愚癡羅剎,止住其中。何有智慧者,當樂此身,而謂不當厭離乎。
【譯白】所謂厭離五濁惡世者,濁惡世中,觸目舉步,無不是陷阱,無不是障礙。世人只為衣食二字,困苦一生。為名利兩途,奔波一世。手忙腳亂,甘心為妻子兒女做家奴。日思夜夢,總為這個身體尋煩惱。自己想一想,七尺形軀,外面只因包著一層薄皮,就妄自尊大。若用天眼一觀,里面不過滿腹屎尿及膿血惡露而已。所以《涅槃經》上說:“眾生的身體像座城,只有愚癡的羅剎,止住其中不愿出離。”有智慧的人,哪會貪戀此身,而不生厭離的?
【原文】所謂欣慕樂邦者,西方之樂,非天宮之可比,不可以言語形容。每日但將經中所言,一一靜想,以為吾將來必定到此,則欣慕之念自生,凈土之緣自熟。
【譯白】所謂欣求向慕極樂世界者,西方之樂,不是天宮之樂可相比的,也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每天但把經文中所說——靜想,想我將來必定到極樂世界,則欣慕向往極樂之念頭自然生起,往生凈土之因緣自然成熟。
【原文】何謂發菩提心。往生論云,菩提心者,誓愿成佛之心也。誓愿成佛者,憐憫一切眾生輪回六道,受苦無極,是以發心救度,使其超出三界,同至西方極樂國土而后已也。
【譯白】怎樣才是發菩提心呢?《往生論》上說:“菩提心,就是誓愿成佛之心。”誓愿成佛者,憐憫一切眾生輪回六道,受苦無盡,所以發心救度,要讓一切眾生都超出三界,同生西方極樂世界而后已。
【原文】念佛之人,若能具此二種念力,又加以發菩提心,仰體如來度人之意。有不決定往生,蒙佛授記者,未之有也(以上十疑論)。
【譯白】念佛之人,若能具此二種念力,再加上發菩提心,仰慕體會如來度眾生之心。決不會有不決定往生,蒙阿彌陀佛授記的。
摘自《安士全書》西歸直指:第十疑
看網友對 第十疑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