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明]孔子曰,攻其惡,無攻人之惡。又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圣賢千言萬語,無非欲人自求其過耳。自求其過,則時時反己,無暇責人矣。◎人有有心之過,有無心之過。無心之過易恕,有心之過難容。然學者有志容人,偏要從彼有心處容起。有心者尚容,況無心乎。◎事到必無可容處,而強欲容之,誠難事也,然而不可不強也。強之法奈何。一曰諒彼無知。天下大抵庸人多耳,奈何欲以圣賢責之,是不智原在吾也。二曰憐彼壽短。人在世間,無異白駒馳隙,過一日則少一日,如囚趨市,步步近死,奈何于此種人而不生憐憫。三曰是吾藥石。過之所在,自己不知,今見不賢,方能內省,是吾師矣,敢與較量。常作是想,則能容矣。是故未容之先,心常躁。既容之后,氣自平。心躁,則荊棘滿前,即蟲蟻亦足礙路。氣平,則城府不設,雖吳越皆可同舟。又不能容人,則必與之相角,求其無過,而彼過愈多。茍能容人,則將使之自慚,不求無過,而彼過自少。故曰,見人不是,諸惡之門。見己不是,諸善之門。
【譯白】[發明]孔子說:“當克治自己之過,而不攻擊他人之過。”又說:“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圣賢千言萬語,無非希望人自求其過。若能自求其過,必然就會時時反省自己,哪還有閑暇指責他人呢?◎人有有心之過,也有無心之過。無心之過容易被寬恕,而有心之過往往令人難以容忍。然而學者既有志于包容他人,就要從有心處開始容起。有心犯過者尚能寬容,何況無心的呢?◎事到必難容忍之地步,而強要容忍,確實是件難事。然而不可不強以容忍。如何強忍呢?一是原諒犯錯者無知。因為天下畢竟平庸者占多數,怎能用圣賢之標準去要求他們呢?不明智的原來是我啊!二是可憐犯錯者壽命短促。人生在世間數十年,如同白駒過隙,過一天便少一天。又如死囚押赴刑場,步步近死,為何不對其生憐憫心呢?三是犯錯者對我來說猶如藥石。過之所在,自己不知,今見他人不賢,方能自我反省,是我之師,怎敢與其計較?經常這樣想,就能寬容了。所以未能寬容之先,心常躁。既能寬容之后,氣自平。心躁,則眼前盡是荊棘,即使蟲蟻也足以礙道。氣平,則胸襟開闊,即使仇敵也可同舟共濟。若不能寬容人,必定會與之相爭,原想使他不再犯錯,結果其過錯反而越多。若能寬容他,必將使他自感慚愧,不用苛求,而其過錯也自會減少。所以說:“見人之過,諸惡之門。見己不是,諸善之門。”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容人之過
看網友對 容人之過 的精彩評論